現金流量表的意義非常簡單明瞭:在特定的時間(如一個月、一季、一年)裡,公司的現金流量。
後面的(+) or (-) 則是代表該項目的數字,在CS裡面是現金的增加 或是減少。
這是非常重要,但是很多人會疏忽的表格。
因為一間企業能否長久經營下去,不在於他『帳面上』生意做得多大,而是在於『能不能把賺來的錢變成現金放進自己口袋』。
原則上,『理財活動現金流量』的增加,都是代表公司有資金需求而舉債/增資所造成的資金增加,若一間公司的資金長期在此項目增加
則代表這間公司的資金需求非常龐大,必須要好好了解公司將資金運用到哪去。
現金流量表(CS)的觀察方式為:將過去N季 or N年的CS數字累計,來了解長期下來,公司的資金流量。
常用的財務分析為
自由現金流量 (來自營運現金流量+投資活動現金流量)
sd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PS: 這依然只是簡單的『概念』,真正的財報帳目可是密密麻麻到讓人看到眼花撩亂,
此文的目的在於如何用大方向的視野看待資產負債表的架構,以及未來看到細節項目時
馬上就能了解到該項目是屬於那個大項裡面。
資產負債表所要呈現的東西很簡單,就是
公司的資金來源 (負債與淨資產部分)
公司的資金用途 (資產部分)
上述二部分最後加總的金額必須一致,這樣才有平衡(BALANCE)的意義。
公司的資金來源有三種:
融資舉債 (負債項目)
股東投資(股本項目)
以及公司自己賺(保留盈餘)
在財報分析上,資產負債表常用的財務分析為:
自有資本比率 (總資產/淨資產)
負債比率 (總資產/總負債)
權益成數 (1 / 自有資本比率)
流動比率 (流動資產 / 流動負債)
速動比率 ([流動資產-庫存] / 流動負債)
應收帳款與庫存占總資產比 (總資產 / [應收帳款+庫存])
sd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PS: 這依然只是簡單的『概念』,真正的財報帳目可是密密麻麻到讓人看到眼花撩亂,
此文的目的在於如何用大方向的視野看待損益表的架構,以及未來看到細節項目時
馬上就能了解到該項目是屬於那個大項裡面。
很多人會被會計教科書一堆密密麻麻的項目搞得頭昏腦脹,損益表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
那就是:紀錄在某段時間內,公司『帳面上』賺了多少錢,以及要扣除多少費用,最後得到多少利潤
所謂『帳面上』的意思是指,由於公司企業在營運時,並不是每筆交易都是完全由現金往來,
所以帳面上的生意,跟實際現金流動仍有差異,必須靠檢視其他資料來了解資金流向。
一個損益表架構下的表現會是這樣子:
以財報分析來說,只看某一時段的損益表是不夠的,必須連續觀察8季(二年)以上,整個損益表的趨勢
用以了解公司的營運方面是成長的,還是衰退的。
而一般財報分析在損益表上常用的分析指標有:
毛利率 (營業毛利 / 營業收入)
營業利益率 (營業利益 / 營業收入)
稅前淨利率 (本期稅前淨利 / 營業收入)
簡單的範例:
sd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以會計角度來說,一間公司的營運流程是這樣的:
集資 => 投資 => 獲利。
集資: 代表著公司資金的來源
投資: 集資來的資金運用,購買原料、廠房、設備
……等資產
獲利: 或是稱為『營運』,用購買來的資產做生意,創造獲利。
而對應在三大財務報表:
損益表 (Proflit
and Loss Statement) 以後簡稱PL
資產負債表 (Balance
Sheet) 以後簡稱 BS
現金流量表 (Cash
Flow Statement) 以後簡稱 CS
的關係如下:
為什麼企業的財務報表要弄得那麼複雜?不能像一般家計簿一樣紀錄流水帳,然後每月結算就好?
因為一間公司的帳,必須要滿足以下條件:
清楚表示公司的股本與債務資料(資金來源)
清楚表示公司的資金花到哪去(資金用途)
(以上是資產負債表項目)
清楚表示在某的時間點(一月、一季或一年)裡,公司的營運狀況
(以上是損益表項目)
清楚表示整個公司在某個時間點裡的資金流向
(以上是現金流量表項目)
這是大架構,也是一個會計財報製作最基本最基本的概念。
只要懂了這概念以後,閱讀後面的每個財報大項目下的細項就不會亂掉了
sd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